9月3日,湖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表彰为全省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部署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科技力量。会上通报了我省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情况,宣读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含光召科技奖)的决定》。我院4项成果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得到了会议表彰,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王磊教授主持,马亚飞教授、戴理朝副教授等参与的“在役公路桥梁运营低影响快速消危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经联合攻关11年,形成了集理论、技术、标准和装备于一体的在役公路桥梁快速消危成套技术,破解了耦联病害下结构危险区域定量判识的难题,突破了主动加固技术应力调控补偿效能低的瓶颈,攻克了复杂场景下大吨位梁体拆换的难题。成果广泛用于我国14个省市以及南亚、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座桥梁,提升了我国在桥梁消危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交通强国”国家战略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该项目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张永杰教授主持的“山区路域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现有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机理难表征、路堤压实度快速检测难实现、路堑变形失稳破坏难防控等难题,创新了山区路域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机理与防控技术体系,为山区公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该项目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达教授主持,殷新锋教授、鲁乃唯副教授参与的“复杂环境下缆索承重桥梁运营可靠性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以一批极具代表性的缆索承重桥梁为载体,以“作用与效应推演、状态演化与感知、运营可靠性评估与预警”为研究主线,突破了车辆、温度及风荷载作用的实时耦合效应同步推演的技术瓶颈,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和技术于一体的缆索承重桥梁运营可靠性保障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完善桥梁运营可靠性保障理论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该项目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另外,李春光副教授、董国朝副教授参与的“大跨度桥梁风雨耦合效应的精细化识别与分析方法”项目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高水平研究成果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及重要支撑,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学院围绕国家“交通强国”“双碳”重大战略和我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深化有组织科研,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实现了标志性研究成果的新突破。本次获奖对于进一步激发学院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 图/张康 一审/张永杰 二审/蒋友宝 三审/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