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已有近六十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现有教职工94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6名,副教授3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名。教师队伍中拥有湖南省人才工程“百人计划”人选2名,湖湘学者1名,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后备学科带头人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学院现拥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动力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与土木工程”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开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热工过程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研究生130余人,本科生2500余人。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学校前列。
学院拥有“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示范教学中心、“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虚拟仿真中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热工基础”省示范实验室、振动与噪声实验室以及人工环境实验室、流体计算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火力发电厂300~1000MW亚临界到超超临界压力机组全仿真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DCS)实验室、制冷空调设备检修实验室、高效换热试验台、锅炉燃烧综合试验台等一批水平较高、颇具电力行业特色的实验室及实验系统。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合作开展了“订单+联合”中广核班;与美国MIT大学、Texas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英国Northumbria大学、University of the Highlands and Islands建立了良好长期合作关系。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倾力为我国的能源动力工程事业,尤其是电力行业服务。在能源动力装置性能评价及故障诊断、混煤及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新能源材料、电池及储能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多相流及传热强化理论与技术、燃烧检测诊断与优化控制、新型泵阀设计、动力设备及系统的优化运行、建筑节能新技术、大型火电和水电机组稳定性及状态监测、动力设备的防磨防腐新技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十二五”以来,完成了国家、地方科研课题150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3项,国家授权的发明5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学院与大唐湖南分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湘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低质煤/煤气混合燃烧技术、生物质能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研究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和成果转化及应用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网站:/pub/ndy/index.htm
联系电话:0731-85258409
l 本科专业介绍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如何把自然界存在的诸如化石燃料、水能、核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各种能源有效转换成工业上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电能、热能、机械能等能量,同时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专业集能源的综合开发、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系统控制、节能与减排于一体,与我国的能源、动力、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
登录入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学校最早设立的骨干工科专业之一,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一直都是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本专业为国家I类特色专业和湖南省重点专业、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具有显著的电力行业特色,在能源与动力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领域宽广,是登录入口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科专业之一。
本专业秉承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宽口径分类培养模式,坚持学以致用、教学科研相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本专业设置了热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工程、核电站动力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并与中广核集团进行“订单+联合”培养核电专业人才。
本专业拥有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其中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湖湘学者、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拥有“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创新平台。本专业所依托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换与清洁利用、动力系统及其自动控制与运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强烈、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胜任能源工程、发电厂动力工程、节能及环保工程等领域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管理及教学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选择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或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交流学习,也可到电力行业及能源动力、动力机械、石油化工、节能与环境保护、航空航海等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及研究院所等从事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改造、检修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从事与该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教学、管理等工作,在电力行业、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工作待遇优越,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自动控制理论、节能原理与技术、分布式能源及发电技术、电力技术经济原理、燃烧理论、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计算机仿真技术、单元机组集控运行、水轮机原理、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抽水蓄能发电技术、核动力设备及装置、核电站监测技术、核电站安全管理等。
080801 自动化(热工过程自动化)
本专业是登录入口(原长沙电力学院)开设较早的专业之一,具有显著的电力行业特色,现为是湖南省特色专业。本专业拥有“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中心”等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和“热工检测技术”、“热工控制技术”、“DCS技术”、“专业设备检修”等一批专业实验室,为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和创新实践提供了条件完善和设备先进的研究基地。本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陈志盛、刘代飞、申忠利、谢七月等博士是本学科专业的主要带头人,8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均是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着眼电力领域大量高端人才需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电领域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业前景:有志于在电力领域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做出贡献的毕业生,可进入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两大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等特大型央企及其下属企业:电力勘测与设计研究院、电力科学技术研究院、电力调试技术研究院、发电厂、电力建设单位、电力设备修造厂、电力检修公司、控制工程公司、国际项目公司、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公司等,拥有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对敢于迎接挑战的毕业生,可读研深造或是发挥专业优势在新兴科技公司、大型跨国企业为电力领域提供先进产品和服务,引领行业潮流。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c/c++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热工理论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锅炉原理、热力涡轮机械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热工检测及仪表、过程控制、集散控制系统、发电过程建模与仿真、智能控制、核电控制系统及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实践、测量装置开发与制作实践、系统工程、工程管理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2年由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与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合并更名而来。目前,该专业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学、美学等综合知识,同时将计算机深入引入该专业,专业发展为一个前沿的学科,成为世界各界共同关注的行业。
本专业是湖南省重点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目前拥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点,拥有“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长沙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服务平台、“热工基础”湖南省示范性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8人;教师中有1人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为校级师德标兵,2人为校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十二五”规划以来,本专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等纵向项目21项,企业委托项目3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5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7项。
本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生400多人,培养湖南省优秀研究生论文奖获得者2人、登录入口优秀研究生奖获得者1人;获得“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简称“人环奖”)3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MDV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三等奖1项;格力GMV中央空调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与三等奖3项。
培养目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当今社会,健康、能源、环境已成为倍受人类关注的三大主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和这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本专业就业一直稳定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能力,适合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建筑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从事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学、暖通空调、建筑通风工程、供热工程、空气调节、制冷技术、流体输配官网、燃气燃烧与装置、建筑设备施工技术、Matlab及其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传热与传质、泵与风机、工程施工管理与经济、建筑概论、建筑给排水、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环境与能耗模拟、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热湿过程、建筑设备工程CAD制图、建筑设备自动化、空气洁净技术、冷热电联合生产技术、冷源热工程。
08050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面向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和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需求而开设,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拥有“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长沙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服务平台等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依托“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新能源实验大楼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为50000m2;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投资300万元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本专业与华能集团、国电集团、华电集团、中电投集团、大唐集团等发电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湘电集团风能事业部、中车集团风电事业部、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兴业太阳能有限公司、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新能源实习基地。本专业与英国拉夫堡大学、高地与岛屿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本专业现有全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7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发改委节能专家1人,国际注册风力发电高级工程师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级师德标兵1人;国外客座教授3人,其中2人是中国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1人是湖南省海外教学名师;陈荐教授、何建军教授、向健平教授等是本学科专业的主要带头人,8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均是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十二五”期间,有10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12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和教育厅科技项目等1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12项,发表高水平的论文100余篇,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培养湖南省优秀研究生论文奖获得者1人、登录入口优秀研究生奖获得者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登录入口电力类学科优势和行业影响,立足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国家和湖南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人才需求,以掌握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等新能源知识体系为重点,培养具有能源、控制、机械、材料等宽厚理论基础和创新精神,能胜任风电场及太阳能电站的规划、设计、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发电项目开发等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掌握新能源的能量转化原理与应用技术,能从事新能源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一是进入华能集团、国电集团、华电集团、中电投集团、大唐集团等电力集团从事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相关的运行与管理工作,或进入电力设计院、电力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从事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相关的研究、设计与制造工作;二是在国内读研继续深造;三是进入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拉夫堡大学、高地与岛屿大学等出国深造。近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为新能源行业输送大批急需的专业人才。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急需本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前景好。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风力发电原理、风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场电气工程、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风力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风电机组测试与认证、新能源材料、新能源互补发电系统、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应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地热能利用技术。
l 就业深造
主要就业单位 |
部分深造院校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
浙江大学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神华集团 |
华北电力大学 |
浙江能源集团 |
中南大学 |
深圳能源集团 |
湖南大学 |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
东南大学 |
湖南省电力公司 |
英国Northumbria大学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 |
英国University of the Highlands and Islands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