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建筑学院是由登录入口原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和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合并于2008年4月组建而成。通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齐全、结构合理、学科学位建设成绩显著、科研水平先进、成果突出的教学与科研实体。2009年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土木与建筑学院现有教职工207人,专任教师190余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68人,博导11人,硕导6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8人。学院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现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交通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选3人,首届湖南省优秀专家1人,湖湘学者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2人次,“湖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湖南省首届教学奉献奖获得者2人等。学院设有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力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和资源环境7个教学系,结构试验中心、工程力学、岩土与隧道工程、建筑与规划4个实验中心,以及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等9个研究所及1个结构试验与技术服务中心。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工程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与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实验室和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学院主要培养具有土木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等业务素质以及能进行工程力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单位等从事教学、科研、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检测等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现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含留学生)约3000人。
近年来,学院各学科紧密围绕桥梁、隧道、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省级及横向科研任务,研究成果获得同行的认可。学院教师主持获得了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取得了多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千余篇论文在国际一流杂志和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
l 本科专业介绍:
082801 建筑学
本专业在湖南省本科院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是登录入口重点建设专业,现有“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在读博士6人,其中有国家注册建筑师3人,注册城市规划师1人。近5年学科共承担科研课题20多项,科研经费100万余元。获得各类建筑设计竞赛奖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进入国际三大检索10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本学科近5年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多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获得建筑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设计能力和初步研究开发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建筑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继续读研深造;也能够进入各类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从事专业设计与行政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等。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备、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082802 城乡规划
本专业开办于2002年,在湖南省本科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重要影响,有“城市规划设计”专业方向学位硕士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读博士5人,其中有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5人。近5年学科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50多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设计竞赛奖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30余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乡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乡村规划、旅游规划、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并具备参与区域规划、城市开发与策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生态规划、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
就业前景: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政府的规划、管理、设计部门和各类规划设计机构、房地产企业、城市建设、园林景观设计及施工等单位都有大量的规划专业岗位需求,本专业毕业生一直保持高就业率,并可选择国内外继续深造。
主要课程: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指导思想,主要课程包括: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乡村规划设计、旅游与景观规划、城市建设史、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绘图、3S技术与应用、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
城乡规划专业兼具艺术与科学的特质,兼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内涵,欢迎激情与理性并存、自然与人文兼爱的学生报考本专业。
081001 土木工程
本专业始建于1979年,是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有显著的交通行业特色,在湖南省和全国享有盛誉;现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已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所依托的“土木工程”学科198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2012年获批设立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被确认为 “交通部重点学科”、湖南省重点学科,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城市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相应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我院设有以下五个专业方向:
土木工程(桥梁工程):
本专业方向是登录入口(原长沙交通学院)开办最早的专业方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本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博(硕)士生导师2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5人。近5年来先后承担了100余项纵向科研任务以及190余项横向协作项目,其中包括“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时变可靠度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筋混凝土桥梁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研究”、“在用预应力连续箱梁、连续刚构桥箱梁开裂成因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等多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近年来,获得了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包括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及应用”;数百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国际一流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水平、学术成果居国内同行的前列。张建仁、蔡春声、颜东煌、李传习、刘扬和田仲初等教授是本学科的主要带头人,招收博士研究生,其余硕士研究生导师均是桥梁工程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掌握桥梁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主要从事桥梁工程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检测、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继续读研深造,也能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单位等从事教学、科研、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检测等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出色表现,为本专业打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毕业生就业率达95%左右。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基础工程、道路工程、桥梁电算、桥梁施工、结构抗震设计、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本专业方向在行业内享有盛誉,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在学科队伍构成、科研项目数量及研究成果、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试验设备与资源条件等方面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均有一定优势和影响,下设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本专业现有湖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人选2人,专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硕士学位的10人,在读博士2人。杨伟军教授、管德清教授是本学科的主要带头人, 15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均是结构工程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能从事建筑工程相应专业领域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业前景:可继续读研深造;也能够进入各类大型建筑公司、事业单位等从事管理或与专业相关工作,具体包括施工监理、工程预算及造价、施工组织及管理、结构设计、工程检测、建筑加固与维护、土木工程项目技术与管理工作等。本学科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材料、测量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
本专业方向所依托的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享有盛誉。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本学科的带头人为付宏渊教授,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另有14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均是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主要从事岩土工程、隧道与城市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相应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业前景:可继续读研深造;也能够进入各类大型公司、事业单位等从事技术管理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技术工作。
主要课程:
岩土工程方向:工程力学、计算机应用、工程地质、岩土力学、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岩土工程勘察、地下工程、隧道工程、边坡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与管理。
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测量学、隧道工程、地下空间规划与建筑结构、爆破工程、地下工程施工、隧道营运设施、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
土木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学科优势:本专业方向是依托土木工程学科向轨道交通领域拓展的新方向,现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本专业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包括付宏渊教授(博导)、李传习教授(博导)、凌同华教授(博导)等多位知名学者。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与管理,同时也可从事铁道工程、市政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土木工程相关部门的类似工作,具有相应多种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业前景:本专业方向面向涵盖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多个领域。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种交通建设与管理单位和部门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内在需求日益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人才需求量巨大,无论是实现梦想、施展才华,还是寻找机遇、兴趣爱好,投身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极具发展潜力。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岩土力学、基础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速铁路土木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
080102 工程力学
本专业依托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土木、交通的行业背景,以解决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中的力学问题为目标,注重学科交叉基础上的创新,重视应用基础研究的转化,形成了鲜明的面向工程的工程力学学科特色。本专业是登录入口特色专业,现有工程力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
培养目标: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培养有思想、有学识、有技能,具有雄厚的力学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计算和试验能力,较为熟悉土木、机械工程的核心技术,具备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能够在土木、交通、水利、机械等领域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设计、施工、技术开发等高级复合型专门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本专业的学生可继续读研深造,可跨专业报考土木、机械、水利、航空航天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进入各类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港口航道的设计、施工单位等从事有关的科研、设计、施工管理、技术开发等;也能够在各类教育单位从事力学教学与教育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工程制图、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土力学等。
l 就业深造
主要就业单位 |
部分深造院校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 |
北京大学 |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北京交通大学 |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学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 |
武汉理工大学 |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 |
同济大学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云南路建集团 |
中国科学院 |
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南京大学 |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 |
四川大学 |
浙江交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
金科地产 |
中山大学 |
湖南建工集团 |
华中科技大学 |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