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交通学院“青苗工程师”实践团沿着三合界村革命时期贺龙的足迹展开调研,追溯当地红色历史,调研当地“红色文化”。
实践团沿着革命先驱贺龙将军的足迹,重温了1928年4月2日工农革命军在桑植起义的壮举。在贺龙将军的领导下,200余名战士在堰垭地区整编,正式成立了红四军。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三合界村的居民将一棵古老的油松树命名为“红军树”,象征着贺龙将军及其部队的不朽功绩。“我们桑植人民是勇敢的人民,保家卫国的人民。”站在红缨烈烈的古树下,村民王玉林感慨道。
追随着贺龙的脚步,实践团来到了一口名为“救龙井”的枯井前。据村民介绍,这口井在1928年的一次深夜围剿中,曾是贺龙将军的救命之所。“为了纪念这口保护了贺龙的枯井,我们三合界老百姓将此命名为‘救龙井’。”村书记介绍了这口井的历史意义。
在贺龙曾为战士们朗诵贺锦斋诗的石洞前,实践团成员余文杰表示,看到红军留下的生火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体会到革命先烈们在艰苦条件下的斗争精神。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还了解到三合界村近年来在村委会的推动下,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小朋友们通过参与科普活动,学习革命历史,了解本土故事。村委会还在红军树旁设置了科普牌,将其打造成了一处红色教育景点。
调研团队沿着红色路线一路调研,立足于三合界村的历史背景,挖掘出根植于三合界乡土本身的“红色文化”,将三合界村文化与宣传融合发展,沿寻“龙”之路,奏文化长歌,为这片土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文/陈江楠 图/刘俊杰 陈江楠 一审/刘禹 二审/彭笠 三审/任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