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就是一种力量。5月10日晚七点,第二场“研途榜样”登录入口研究生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在金盆岭校区12教200报告厅举办。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肖翠、吴畏,以及近二百余名研究生参加本次报告会。
本次巡回报告邀请到了土木工程学院向康、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杨恩喆、设计艺术学院刘程琪、经济与管理学院要攀攀、廖小薇等5名研究生先进典型报告团成员。研途路上,他们潜心科研、攻坚克难,传承长理精神;他们苦练功夫、超越自我,书写青年担当。
廖小薇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学习改变命运,她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实现自己的梦想,她说,“人生是一场长跑,以梦为马,砥砺前行,努力学习,努力生活!永远年轻,永远热血!”在研究生期间,她努力钻研,多次参加社科学术实践调研活动,积极协助导师完成国家社科项目,发表了多篇核心期刊文章,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优秀硕士毕业生等15项奖励,同时,她以团队领导人的身份申请德国联邦总理奖学金,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实现此奖项在湖南省学子中的零突破,受邀到德国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学术访问,报告的最后,廖小薇分享了林清玄的一句话:“生命最尊贵的意义原来正在这里:为别人活着,活到忘记自己痛苦的地步”,同时提到了自己的目标是成为像张桂梅一样的人民教师,继续为梦想而活、为他人而活!
要攀攀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时间轴,从入学初的迷茫,经历科研过程的柳暗花明,分享参与竞赛、发表论文的忙碌充实,话语间为大家展现出研途的一波三折,并通过自身能力提升,最终拨云见日。她说“科研前进的道路中也许是布满荆棘,也许会有让我短暂看到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调研实践的亲为,使我切实感受到做研究的‘酸甜苦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攀攀在科研事业中积极钻研、勇于创新,一篇论文从研究设计到发表,经历了3年多的打磨、润色与修改,哪怕在自己即将向妈妈的身份转变时,要攀攀也从未轻言放弃,凭借自身的努力与过硬的科研能力收获了期待的结果。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她深刻领悟到科研道路的艰辛,在科研的道路上唯有脚踏实地、潜心科研、勤于思考、不畏失败、不惧挑战,才能不断成长、厚积薄发,她将会凭借着一股劲头和冲劲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进。
“把平凡事情坚持下去也是也是一种不平凡”。向康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向康对于乡村建设有着一份特殊情怀。研究生期间,他积极组织了登录入口赴邵阳市新宁县助力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利用团队自身的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项目还被湖南省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以及新湖南等相关媒体的报道。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导师的各项科研任务,使用团队自主研发的测量仪器投入实地测量,撰写成多篇论文进行发表,湖南、广西、内蒙古等十多个地方的风电场都留下了向康的足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向康脚踏实地将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在平凡中坚持,在坚持中成就自我,以此激励广大学子担当青春使命、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用满腔热血和情怀,做好关键技术,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路行来,初心不变,他坚定迈步向前。
从入学起就立志把青春奉献在服务同学的沃土上,连续7年担任学院主要学生干部,杨恩喆始终以学为本,重视专业理论学习的他长期驻扎在实验室,连续两个暑假都没有给自己留出一天假期。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杨恩喆深知只有将科研理论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价值意义,在研二期间恰逢导师团队与校外公司进行合作,他将实验室研究成果——“一种猪场废液处理工艺”投入到实际猪场废水的处理中,有效解决了猪场废液处理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在扎根科研探索的同时,杨恩喆也一直坚守在学生干部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一份热情全心全意为老师和同学服务。当问到“坚持服务的初心是什么”,杨恩喆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总有人愿意交换出自己更多的时间来服务他人、服务集体,努力留下青春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科研,我们应该抱有一种不断学习的态度去真正潜下心来研究某一项事物。我相信,量变会引起质变,所以科研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去阅读,保持阅读的习惯,才能保证我们后续研究的成果的与时俱进。”刘程琪分享到,作为设计学子,她充分发挥专业之长,把“奋斗”二字贯彻自己的学习生涯,她的人生,可以通过奋斗焕然一新。除去课程、研读论文、参加比赛外,她也参加了学生干部工作,在担任学院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期间,她积极统筹学生干部,坚持服务同学、奉献同学,做好各方的桥梁,结合学院自身特色,全力打造出了富有设计艺术学院品牌的学生活动,倾力展现了全院师生风采。她说:“青年党员干部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乐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努力学习,务实有为,在成长路上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努力铸就成功,真正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文/邹玉 图/熊娴婷 审/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