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关键词:记忆?遗忘?诀窍?
NO.1 记忆四过程
其实记忆可以分为四个过程,分别是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识记:识别并记住事物;
保持: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
再认:事物再次出现并将其认出;(例如考试中的选择题)
回忆:事物不在面前但能想起来(例如考试中的填空题/主观题)
而我们背单词无非就是要先记住它长什么样(识记),一段时间(保持)后在文章中再次遇到它能够认出来(再认),更进一步就是在写作文的时候还能回想起来(回忆)。
当然,更深入地说,记忆其实可以分为三个由浅入深、相互联系的加工阶段,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它们之间也可以互相转换,上面谈到的记单词总是记不住就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换失败。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讨论一下“短时记忆”。
NO.2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顾名思义就是短时间内的记忆,它将对来自“感觉记忆”里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或者将来自“长时记忆”里的信息暂时存在此处。
那“短时记忆”到底有多短呢?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 Miller) 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
(组块:多个有关联的事物所组成的整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联想记忆法,在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其变为有意义的单元可以让我们记得更多。)
如 disappointment(失望)比Crimean Peninsula(克里米亚半岛)就好记得多,因为前者可以拆分为:
dis+appoint+ment(三个组块),而后者则较难拆分。
尽管我们可以将长的内容合并成几个组块,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仍然是很有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地复述,大部分的信息在5~20s之间就会消失,最长也不会超过1分钟,这就是短时记忆的遗忘现象。
NO.3 系列位置效应
关于遗忘,在心理学中有“系列位置效应”这一说法,它指不同位置的内容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它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最开始的内容比中间的内容记得更好叫“首因效应”,反过来,最后面的内容比中间的内容记得更好叫“近因效应”。
那为什么一头一尾的内容更容易让人们记住呢?
心理学家发现,之前学的东西会干扰后面学的东西,而后面学的东西会干扰前面学的东西。所以中间学的东西会被之前和之后学习的内容双重干扰,如此比较之下,一头一尾就更容易被记住了。
(1)准备好要习记的资料
(2)睡前将资料习记到80%的程度
(3)第二天醒来将昨晚背诵的资料近一步巩固
P.s.想要习记地更为牢固,只凭一朝一夕还是很欠缺的,本文仅提供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记忆效率的理论思路。
将感觉记忆直接转化为长时记忆。可以通过形象记忆法,想象和单词有关的夸张场景或画面。
将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其关键是间隔重复,集中练习只能形成短期记忆,而间隔重复则更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
例如,当你学习完一门知识后,在过了一段时间稍微有点遗忘之后,再次“检索或提取”记忆,这样的动作可以让你重新触发记忆,并且巩固自己所知的东西。(这个时间段总体而言可以参考遗忘曲线,具体要考量知识的难度和自己的记忆能力)
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对记忆和遗忘都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接下来蓓蓓想考考大家:我们睡觉醒来总是会忘记做了什么梦?请问这也与我们上面所说的记忆遗忘有关吗?
想知道答案或者想了解更多可以去后台回复“梦”,蓓蓓将会给出答案哦~
(撰稿/张明晴 编辑/张明晴 审核/禹敏 卢灵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