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团队 > 正文 >

湖南省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桥梁工程安全控制与耐久性评估

团队带头人:蔡春声 教授

依托学科:土木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强风作用下特大跨桥梁灾变机理及安全控制

2)桥梁结构可靠度理论与耐久性评估

3)大跨度桥梁结构分析与施工期安全控制

4)桥梁新技术新工艺与结构优化

批准时间:201334

  创新研究群体的构成:

多年来在张建仁教授等人的带领下,登录入口桥梁工程科研团队紧密围绕桥梁工程安全控制与耐久性评估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密切结合基础理论与重大桥梁工程应用,开辟了多个对我国桥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与技术应用方向,取得了众多具有显著创新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岳阳洞庭湖大桥等数百座桥梁的安全控制工作,获得了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和1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在行业内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2008年蔡春声教授正式加入团队后,与张建仁教授等一起组建了桥梁工程安全控制与耐久性评估创新群体,进一步推动了群体研究的开展。

经过多年建设,“桥梁工程安全控制与耐久性评估”创新研究群体以登录入口桥梁与隧道工程湖南省重点学科为平台,以“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建设了稳定的研究队伍,群体现有成员18人,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和获得者各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首批科技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备强烈创新意识和坚强科技攻关能力的科研队伍。

  创新研究群体的建设目标:

针对我国桥梁建设中的安全需求,瞄准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紧跟桥梁科研国际领先水平,立足于自主创新,通过引进、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设完善科研条件,聚集一批国内一流的科技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将群体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桥梁科学研究平台,使群体成为高水平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桥梁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1)学术队伍建设目标

以构筑国际化和博士化学术团队为核心,使学术团队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学术带头人领军能力,扩大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培养或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芙蓉学者、百人计划等,引进青年博士,使45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博士比例提高到90%以上。努力提高团队成员国际化水平,鼓励学术骨干出国进修、访问。

2科学研究目标

以高水平科研课题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突破口,新增国家级项目20项以上,新增省部级纵向课题30项以上,争取获得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参与国家级重大桥梁工程建设科学研究20项以上。确保建设期内年均进校科研经费3000万元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80篇,出版专著或教材3部以上;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以上,获专利5项以上。

3科研条件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搭建融合多学科实验技术手段的先进科学研究平台。逐步建立与完善实验平台,确保“桥梁工程安全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确保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1-2个,力争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实验室。提高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力争获得1篇以上省级优秀博士论文,3-5篇以上省级优秀硕士论文。

4国际合作和交流目标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学术交流,实现与国际著名大学、企业和知名学者开展合作,新增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1-2项;主办及协办3次以上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积极鼓励团队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出国开展访问交流,年均不少于6人次。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年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8人次以上,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5人次以上,并宣读相关研究报告;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交流讲座,年均10人次以上。

  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

1)创新了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解决了服役混凝土桥梁安全评价中的若干难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丰富和发展了混凝土桥梁施工期安全控制理论和关键技术,解决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桥梁技术难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3研发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若干关键技术,解决了我国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参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4)研发了公路桥梁检测、健康监测与维修加固若干关键技术,为完善我国标准规范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登录入口 土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