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新闻 > 正文 >

笃志服务实践,助力脱贫攻坚——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服务团专访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3日 11:39    来源:

  贫苦环境阻挡不了他们的热血,重重困难击溃不了他们的信仰。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服务团七年如一、初心不变,实践于湖南中西部市县贫困偏远地区,将知识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不畏下乡时的艰辛与苦难,只求深入基层、服务社会,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乡村振兴

  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服务团于2014年3月成立,如今已是第七届。他们积极响应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奋斗在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把握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完善乡村的交通设施建设。第七届博士服务团团长杨琪毅认为“想致富,先修路”,在开展排查工作时实践团发现因年老失修、加固频率不高,贫困山村里存在许多具有一定危险的桥梁,除此之外也出现道路下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并且会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实践团坚守“用专业所学,通过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信念,完成了20余座危桥、病桥的检测和加固;为村民房屋进行房屋结构的检测与评估,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并且排查了40公里沿线的公路,防止边坡自然灾害的发生;实践团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在当地开展科普讲座和专题宣讲,连续七年坚持教书育人,助力文化教育振兴和人才振兴。

笑看坎坷,无惧困难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湖南省武陵山连片特困山区中实践,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都不比城市:没有热水,交通不便,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服务团没有气馁。杨琪毅说:“思想方面的认识更加重要,既然别人在这种环境中能过下去,那我们也能够适应。”没有热水洗澡便自己烧水,没有条件便创造条件,想到山村的人民平时便是在贫瘠的环境中生活,实践团无惧于眼前的艰难,积极适应山村生活,更加坚定了他们改变山村贫困现状的决心。给桥梁道路检修、加固,本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再加上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艰苦,利用专业所学为乡村交通安全运输保驾护航,服务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难上加难,但杨琪毅却说为基础建设奉上绵薄之力,是团队七年来一直笃定的信念。他们担当起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下乡实践活动虽艰辛而劳累,但团队成员认识了自己和国家局势,拥有了超脱的思想境界,认识到我国乡村仍需要大量人才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需要有志青年响应国家政策,在建设乡村中实现人生价值。如今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拥有可使青年人大展身手的舞台,鼓励他们下乡实践,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与农村的资源相对接,在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新的风貌和气象。在人民中发芽、开花,成就人民,亦成就于人民。

保证工程质量,重视安全问题

  “对工程质量负责,工程的质量问题是牵扯人命的。”在谈及湖北高速公路侧翻事件时,杨琪毅表示:“生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者,以后大概率要投身于建设基础设施,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侧翻事故,身为土木专业的他表示震惊而又痛心,同时也令他深思,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身为工程的从业人员,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基础设施的安全系数应成为所有工程人员重点关心的点。在服务实践时,实践团合理运用专业仪器设备和所学专业知识,将检测工作落到实处,将专业性与社会服务性相结合,时刻把握质量这根弦以保证乡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正因实践团认真踏实的态度和对工程的严格把控,他们获得了“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体等荣誉,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当被问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时,杨琪毅答道:“利用专业优势,继续聚焦于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博士服务团获得了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同时,土木学院历届博士服务团共得到了国家级、省级多项表彰,这份鼓励将成为他们的动力。杨琪毅接下来将致力于博士服务团工作模式能的推广,让更多的人加入振兴乡村的队伍中。相信未来,团队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为乡村带去更多的活力和发展机会。

通讯员/张嘉良 宋昱欣 王博文 肖诗琼  审/黄阿明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登录入口 土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