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美好始长。西湖鱼港巢湖包厢里,涌动着一股青春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芬教授主持召开以“优秀研究生是如何炼成的”为主题的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专业部分在读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代表齐聚一起,分享在登录入口学习和生活的收获和感悟。
行稳致远,笃定前行。2022届优秀毕业生贺丹丹分享了论文写作经验,她强调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克服畏难情绪,将良好心态融入科研工作当中,享受思考研究的乐趣;同时,她提出要及早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学习时要有一定的焦虑感,保持内在驱动力。已考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罗培英同学分享了论文写作、发表和考博的经验。她指出论文写作需要积累沉淀,广泛阅读基础上选择大家之作精心研读,从文章结构到遣字造句学习模仿,厘清思路,总结观点;要娴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并以此分析研究现实问题。论文发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反复修改和打磨,要重视老师提出的指导意见,要充分了解目标期刊风格和要求。另外,基于当前疫情形势的变化,她建议同学们合理规划学习任务,打牢专业基础,做好充足的备考准备。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在读学生总结在校期间的学习体会和未来展望。研二部分同学表示,因研究进展未达到预期目标而感到浮躁,接下来将调整学习方法和心态,克服惰性,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研一同学提到,文献阅读有待加强,每月提交读书报告的质量还要提高,下个目标就是在选题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陈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感悟和未来展望,以“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来鼓励同学们,研究生学习期间要积蓄能量,打牢基础,才能挖掘出人生的潜力,发挥出人生的价值,为社会贡献力量。优秀学习品质和积极的学习参与是优秀研究生炼成的关键要素,要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向内激发自我内驱力,向外寻求正向反馈。积极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戒骄戒躁潜心研读。
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座谈会后大家参观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同学们毕业论文选题涉及科技创新、科学家精神、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要写出有理论高度的毕业论文,必须要深入社会实践感受时代脉搏。博物馆里展示了中国火星探测工程计划和探月工程计划,让同学们感受到我国基础科学和科技创新的伟大成就。地质科技工作者不畏困苦、不怕牺牲,凝聚成“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是我国地质工程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水口山矿产的开发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冶炼和资源综合回收,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这些鲜活生动社会实践是同学们理论研究的基础,让大家受益匪浅。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担;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保护所有地球生命唯一的家园。
文/杨珺 图/李卓群 审/张明海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