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研究生入村调研助力特色民俗传承发展
2023年07月14日 22:18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区域非物质文化传承现状,挖掘芷江乡村特色民俗文化,更好扩展乡村特色民俗文化传播方式和途径,7月13日,登录入口研究生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对芷江侗族自治县三道坑镇五郎溪村特色手艺人家进行了深度走访调研。

“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学了闹年锣,现在已经六十多年了。”住在五郎溪村村口的谭长生爷爷今年已迈入杖朝之年,但仍能将家中世代相传的一口重达九斤的黄铜年锣敲得气势磅礴、浑厚豪迈。在访谈中谭长生谈到,闹年锣是芷江地区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每逢三十,他便和自己的四个老友一块收拾好“家伙”,到村里挨家挨户敲锣打鼓喜迎新年。“闹年锣是我们五郎溪很多年的传统了,希望我孙子能够把我的手艺和年锣一起传下去。”

   

(图一谭长生向宣讲团成员演示闹年锣)

五郎溪村木房众多,工艺成熟,这大多离不开村里有名的木匠黄必进。“我们这边的木匠分为好几种,修房子的叫做大料木匠,修家具之类小玩意的就是小料木匠。”不论是建房子还是造家具,对于黄必进而言都不在话下。他向实践团成员详细展示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凿子、刨子、锯条等大大小小的木工工具,并带团员们参观了自制的火桶、蜂箱、餐桌等各种成品。“我们家的房子也是我自己搭的,没有用一根钉子,都是用榫卯进行连接的。”谈起自己的手艺,黄必进十分自豪。

                           

(图二黄必进向宣讲团成员展示的木匠工具)

村里的谭长友则是这一带小有名气的篾匠,一双巧手一天就能编织出一个高一米、宽半米的背篓,又结实又美观。五郎溪一带盛产水竹,竹身光滑平实,是编织竹篓、渔网等竹制品的上好材料。谭长生热情地介绍了背篓的制作过程,先用最结实的长篾条打好整个竹篓的骨架,再用削好的细篾丝缠绕骨架开始编织,最后在竹篓顶端扭弯收口即可。“我这个是做给我老婆的,她买菜装菜或者拿去喂猪都很方便。”

                           

(图三谭长友向宣讲团成员讲述编织技法)

今日走访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王梦婷表示,“今天很荣幸能参与这次走访调研,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了民间特色手艺的魅力。”实践团指导老师曾蓓表示,“民俗特色文化历史悠久,是五郎溪乃至整个芷江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但是,通过走访调研我们还要看到,由于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和经济效益降低等复杂的原因,这些民俗文化面临断代失传的风险。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也要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和支持传统瑰宝绵延下去。”


(文/唐婧妤、贺梦洁 图/唐婧妤 /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