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师德标兵|易学尧:让学生成为有文化自信的建筑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6日 来源: 作者:

 

新湖南客户端9月5日讯(通讯员 李潇玲 徐婉青)易学尧是登录入口建筑学院教师,2022-2023年度师德标兵获得者。在他看来,建筑学是一门“人学”,其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为了人、关怀人、尊重人”。在中国,许多建筑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所以,在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易学尧总是致力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成长为具备“匠心、文心、道德心”,有文化自信的建筑师。

在中国建筑中探寻内含的道德伦理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建筑伦理精神?”“如何建构当代中国建筑伦理精神体系?”“传统伦理精神与建筑伦理精神之间是如何互相作用的,二者之间的联系如何?”

现代中国建筑几乎清一色的为西方建筑风格,重要的建筑几乎全部是西方设计师主导的作品。所以,易学尧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他知道,作为一名建筑学老师,只有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清楚地为学生指引方向。

于是,易学尧在博士期间选择攻读哲学,试图在建筑中探寻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并在此构建当代中国建筑伦理精神体系。 

“北京故宫多采用对称设计,体现古代的礼乐文化,展现古代皇室对‘高贵’的追求”“苏州园林体现了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一体两面的特点”“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了道家智慧中的‘有无相资’‘道法自然’‘返朴归真’”……一边走,易学尧一边指着建筑给学生讲解。

在雄伟壮观的宫殿内,在自由灵活的园林间,在鳞次栉比的民居中……在中国的古建筑、古村落里,常常有易学尧带领学生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建筑文化的身影,以此实地了解古建筑背后的伦理故事、感悟其中的伦理道德。

在这个过程中,易学尧心中的那些问题隐约有了答案。他进一步结合历史事实和文献,分析了儒家伦理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规律,进而总结出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四大基本特质——“崇德尚贤”“道德担当”“慎终追远”与“率真自然”,并总结出当代中国建筑伦理精神构建应以“幸福建筑”为导向,构建“建筑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易学尧发现乡村传统建筑有着丰厚的道德记忆与独特的传承功能,是极为宝贵的道德资源,并以此提出了“建筑道德记忆”的核心理念。“建筑具有传承性特征,并且具有传承道德记忆的能力。”

引导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记忆是历史最好的表达,建筑是人格的投射和生命的灵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易学尧进一步领会到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学过程和日常交流时,他也会有意识的将传统文化研究与建筑学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去年,研一学生张强英参加第一届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设计大赛,要结合“传承、转化、融合、创新”大赛主题,围绕湖湘名人展览馆进行设计。如何在传承湖湘文化的同时,融合新的时代元素进行创新,在参赛队伍中能脱颖而出,张强英和队友们有些犯难。

“你们为什么不试试从‘湖湘之几’着手呢?”易学尧给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几”字由几个关键点勾连而成,用“几”串联三湘四水,用“几”串联起湖湘精神;“几”字还蕴含着一些哲学道理:处理问题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坚持攻克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张强英豁然开朗。在易学尧的指导下,他的作品挖掘了场地所具有的复杂城市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来复现场所记忆,用建筑空间来响应人们对城市生活的体验与感知,平衡资本介入、综合开发与住宅区原住民的真实需求,获得大赛一等奖。“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设计能力更贴近现实,并具有可行性,‘几’字的道理也让我意识到在学业上走好每一步的重要性。”

“建筑起源于人类的实用需求,是为人服务的,在进行设计时容不得丝毫马虎。”易学尧说道。正因如此,所以他非常重视同学们的知识积累,引导他们广泛阅读,勤学苦练,拓宽知识面。

2011年,在学院领导和学工的支持下,易学尧建立了“易智汇”读书会,经常向同学们推荐各种优秀书籍、分享前沿信息。

比如《建筑师的大学》一书,他会让学生注意了解书中著名建筑师的成长历程、其在学生时代是怎么做设计的、又是怎么把设计做得更加有可行性的。何镜堂宝剑锋从磨砺出、张锦秋参加“国庆工程”的回忆、王时伟学做“匠人”建筑师……“什么是建筑学?什么是审美?什么是空间?”在这一个个建筑大师的故事里,他帮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参加读书会不仅是让同学们逐步领悟建筑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哲学思辨和对生活认知的过程。多次参加读书会的李明丽同学表示:“读书分享会还让我更好的适应自己的专业,对我未来的职业规划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可以更好的为我的职业规划做准备。”何飞璇同学表示,“读书会之后,让我们既可以了解到行业的前沿信息,也可以找到就业、考研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小组讨论也是易学尧传授传统文化的时机。有一次在上图书馆设计课,丁佳宇所在的小组为设计出发点所困扰,易学尧就引导他们:书籍的寓意是什么?阶梯的寓意是什么?纽带的寓意又是什么?在易学尧的引导下,丁佳宇他们立刻联想到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承的纽带,由此找到了设计的图书馆的概念出发点,然后再进行深化设计。

“易老师的启发让我第一次知道,建筑设计除了简单的、表象的体块组合外,还更应该注重深层次的精神寓意方面的内容。”丁佳宇表示,在易学尧的引导下,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去观察生活、理解社会,学会了如何将一个单一的、抽象的设计作业变成通过建筑和空间的手段来表达对于社会和事物的认识。

易学尧说:“专业教育要植入课堂思政的教育。我会在通识教育当中添加伦理教育,告诉学生要慎终追远,要可持续发展,要让建筑给人以愉悦感。”

做具备“匠心、文心、道德心”的建筑师

作为建筑学院校友分会秘书长,易学尧深知,校友是母校的荣耀,也是母校最宝贵的财富。身为96级建筑学本科生、2000级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留校年轻教师,他则一直以教师和校友的双重身份与情怀为学校学院引财引智。

为激励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勤奋学习,易学尧于2018年在学院领导和学工的支持下开始带头筹划成立建筑学院的深圳、上海与湖南等多地方校友分会,倡议建筑学院的优秀校友成立专业学生奖学金。他主动捐出10万元科研经费,又拨打1000多个电话,募集到30多万元的校友捐款,并于2019年在学院的支持下成立了“建筑梦想”奖助学金。

截至目前,累计共84人次学生荣获建筑梦想奖学金,75人次家庭困难学子顺利得到资助,奖助金额总计达18万元。获奖学生洪二玲同学表示,感谢学院的悉心栽培、老师们的认真教导和校友们的殷切关心,自己将不负期望,用青春和努力报答祖国和学校。

不少优秀校友应邀来给同学们进行经验分享。中建不二幕墙装饰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向木荣曾受邀返校给学弟学妹作分享,他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对生活较深的感悟,给稚气未脱的同学们带来极大启发。建筑学院陈泽楠表示:“通过校友的分享,加深了我们对本行业的了解。同时,校友参与实际项目的经验,也给了我们巨大收获。”

易学尧不仅邀请校友们作经验分享,他自己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作讲座。他多次在讲座中强调,一名建筑师,要具备“匠心、文心、道德心”。对于同学们,他有着殷切期望:“现代建筑不应该在建筑师一味追求实用价值的潮流中丧失其应有作为当代建筑师的伦理精神。作为未来的当代建筑师,同学们既应该向人类的建筑道德记忆学习,也应该给后代留下有价值的建筑道德记忆,推动中国建筑学的长远发展,实现中国式建筑现代化的创新与开发。”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