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规章制度 >> 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 正文
关于深入推进科教融汇 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2日 来源: 浏览量:

 

长理工大教〔202330

 

 

关于深入推进科教融汇 提升创新型人才

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成行业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等精神,结合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四个融入”,深化“双创”教育,突出学科专业优势,强化前沿知识传授,注重实验实训操练,抓实专业实践磨炼,叠加学科竞赛锤炼,实现校内校外贯通培养,通过科学技术研发过程与人才培养环节内容的交融贯通,促进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研究机制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造就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兼具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扎根湖南、面向全国,深耕行业、服务产业,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锻造服务“交通强国”的中坚力量、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实力量、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独特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突出优势特色。坚持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双线发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突出科教融汇,注重“科研引领教学”,全面锤炼学生创新品格,引导广大学生矢志科研报国、工程报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

3.聚焦目标达成。坚持科研、教学“双轮驱动”,修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速推进与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形式多样、交叉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深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1.坚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融入”,坚持将创新教育融入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融入专业实践环节、融入育人文化,构建以学术型为主要方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创新教育贯穿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行业精英。

2.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鼓励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坚持“科学、创新、示范、应用”原则,深入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和方式方法,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在教研教改项目立项、教学成果奖评选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夯实创新教育专业基础。融通学科、专业发展体系,压实学院、专业发展主体责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好专业优化、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对专业设置调整进行专题研究。加速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培优培强基础理论与实践教育,构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专业体系。

4.持续深化卓越班、创新班综合改革。夯实卓越班、创新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引领地位,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要求,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开办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加强本科生海外交流,增设海外交流经历学分,实施国外学校交流计划,与国际知名大学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等联合培养本科生模式,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专业基础、敏锐学科洞察力、突出自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班、创新班教育教学改革经费,原则上以学生科研、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立项方式拨付。

5.有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推进科研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突出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开放导师的各类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并将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作为考核目标。按照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导向,为卓越班、创新班的每名学生配备导师;为其他班级配备班导师。

6.加快推进科研引领教学。促进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研究机制深度融合,实现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的纵横协同,推进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衔接。加速推进与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形式多样、交叉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培育科教融合型教师,鼓励科研院所、科研型企业人员进校兼职教学。有组织地将学科优势、智库与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科研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或论文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基础性、前沿性、宽广性、交叉性”示范性强的科教融汇本科课程和教材。进一步推动校内科研平台、科研资源库和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共享。

7.打造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共同体。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好工程教育学院、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构建校院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支持优势学科将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对接,鼓励教学院联合校外科研院所共建科教融汇中心,充分发挥双方在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仪器设备、高层次人才等方面资源互补、协同创新,构建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新机制,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8.完善学科竞赛体制机制。持续巩固学科竞赛优势特色,坚持以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为引领,以校级竞赛为基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学科竞赛责任清单制度,完善学院、专业两级指导体系,形成覆盖各个专业的教、学、练、战一体化竞赛培养机制,加强竞赛组织,拓展学科竞赛平台。推行竞赛成绩授予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纳入推免研究生重要条件等支持性举措,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9.加强科技社团建设。坚持思想性、学术性、创新性、引领性原则,融合科技学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聚焦前沿科技,围绕“树品牌、提素质、重学术”,打造一批优秀学生科技社团,在硬件设施和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以科技社团为依托开展学术内涵深厚的科技竞赛、创新实践、科学研讨等课外科技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术素养。

 

登录入口

    2023年9月15

2020© 登录入口教务处版权所有
地址:登录入口云塘校区一办公楼一楼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258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