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学院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通知 > 正文

› 交通科技创新重点推进方向发布

发布时间: 2013-01-14 16:36:52 浏览量:

交通科技工作如何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当前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有哪些?2013年交通科技工作如何发力? 科技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创新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键。

就交通运输行业而言,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期望越来越高,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越来越大,运输组织越来越复杂,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建设资金也越来越紧张,因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是必由之路。

2013年,交通运输部将从哪些方面着力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为帮助行业了解当前科技创新的动向,特别是科研人员把握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中国交通报记者对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进行了采访。

梳理行业需求 把握科研方向

科技工作必须紧密结合行业需求。赵冲久介绍说,为凝练科技需求,2012年,交通运输部召开了一系列片区需求座谈会,分别从支撑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提高存量交通资产安全高效使用性能和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出发,重点梳理和凝练了六个方向的科技需求。

在役桥梁工程可靠性评估技术在役港口工程可靠性评估技术,将为桥梁港口码头结构的提供快速检测、安全状态评估、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技术手段。

青藏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旨在攻克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技术难题并支撑青藏高速公路建设。

应急打捞关键技术,将致力于从深水打捞、环境救助和人命救助等方面显著提升我国交通安全应急救助能力和环境保护水平。

公路桥梁长期性能研究,将推动桥梁养护管理技术转型,引领桥梁设计与建造技术革新,实现我国公路桥梁的长期安全性、可靠性和长寿命。

公路地质灾害动态风险分级、立体监测与预警,为提升西部地区公路工程质量和防灾减灾技术水平服务。

在研国家项目 当好攻关主力

目前,1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正稳步推进。赵冲久介绍说,在注重科技需求梳理凝练的同时,交通运输部将强化在研国家级项目的管理,使国家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科技攻关的主力军作用,支撑国家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的研发。例如: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将针对工程中沉管隧道、人工岛和大型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环保节能技术和复杂项目管理技术等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为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多塔连跨悬索结构及工程示范,依托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建设,针对千米级多塔连跨悬索桥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着重开展其适宜结构体系和静动力特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悬索桥千米多塔连续跨越关键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通过在公交优先保障、车路协同与主动安全预警等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应用示范,为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长三角地区内河船联网应用示范以物联网成套通信信息技术、智能管理和信息服务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支撑,在内河水路运输领域开展全领域信息感知、泛在网络传输、信息数据共享、管理协同应用和信息服务示范应用。

部级重大项目 着力突破关键

交通运输部还将加大对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针对制约长江和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的普遍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重点突破航道系统整治、枢纽通航、智能航道、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将突破发展甩挂运输的政策障碍,攻克装备技术落后、安全与效能评价技术手段不足、新型车辆结构与道路设施适应性评价等难题,形成示范。

矮寨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依托湖南省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矮寨悬索桥建设,将解决在谷深坡陡、施工条件恶劣等情况下塔梁分离钢桁梁单跨悬索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难题。

科技示范工程 推动成果转化

科技示范工程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行业升级转型的重要示范。据了解,2013年,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强化科技示范工程顶层设计,分别在现代物流业发展、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网升级改造方面等几大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浙江交通物流科技示范工程集中示范物流发展政策体系、智慧物流基地建设与运营模式(以义乌物流园区、富阳传化物流基地和长兴综合物流园区为代表)、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技术和义乌道路运价指数模式与油价运价联动机制等。

连云港绿色、智能港口建设与运营科技示范工程集中示范连云港30万吨航道工程建设技术、淤泥质海岸筑堤新技术、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技术、集装箱铁水联运和港口智能化调度等11项国家863计划和行业先进科技成果。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改扩建科技示范工程将在全长437千米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改扩建工程中集中示范不中断交通组织、路桥拼接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旧路设施高效循环利用、无线走廊信息服务、智能管理信息平台等13项科技成果。

悬索桥建设新技术

依托江苏泰州长江大桥研究多塔连跨悬索桥建设技术,在悬索桥桥型结构体系方面,多塔连跨悬索桥与传统双塔悬索桥相比,通过增加中塔支撑主缆,提升桥梁的连续跨越能力,结构受力特点也更加复杂。通过系统研究三塔两跨、四塔三跨和五塔四跨三种多塔悬索桥的结构静动力特性,系统掌握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性能特征;通过研发沉井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形成沉井下沉的抑振措施,攻克深水沉井精确定位、平稳着床与摆动控制的世界难题;中塔是该桥型结构受力的关键,考虑其刚柔并济的受力特性,研究组装方法及焊接变形控制、多端面匹配钢塔节段安装等新技术,解决钢中塔选型、安装技术难题;三塔两跨悬索桥整体刚度更低,要求铺装系要有良好的变形追从性和抵抗大变形的能力,通过室内外大量多尺度模拟实验,突破超大跨连续大柔度钢桥面铺装难题。

依托湖南矮寨大桥,研究深切峡谷大跨径悬索桥设计、施工技术,提出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新型桥梁结构,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开挖并节约项目投资;发明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轨索滑移法架设新技术,大幅度节约施工工期;开发以高性能复合材料CFRP作为锚杆、超高性能混凝土RPC作为锚杆两端的粘结介质的新型岩锚体系,解决塔基、隧道锚碇、公路隧道与山体边坡四位一体的系统稳定问题。

混凝土桥梁结构性能  设计与检测评定技术

为提高桥梁设计使用寿命和延长服役桥梁寿命,建立基于耐久性的我国公路桥梁设计、施工和养护技术体系,开展公路混凝土桥梁结构性能设计与检测评定技术研究。

针对新建桥梁,提出基于耐久性能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公路桥梁的合理、耐用构造以及拉吊索的可检修易更换技术,典型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保障技术,保障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防护材料。

针对服役桥梁养护,建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指标体系与检测评价方法、混凝土桥梁长期性能演变规律及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在用公路桥梁耐久性状况评定方法、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与方法。

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研究

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在智能化、可靠性、稳定性、设备利用率、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技术含量高、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通过开展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引导小车(AGV)、AGV伴侣以及相应的单机控制系统、码头调度系统等,以实现码头作业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码头的运营成本,提高码头生产安全性并实现全天候作业。

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系统研究成果将有效提升我国码头的自动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并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以便捷服务、精细管理为核心目标,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科研先导和标准引领,通过在公交优先保障、基于位置的行人服务、车路协同与主动安全预警等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应用示范,将为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指引城市交通向着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智能应用的崭新方向快速迈进。

长江航务系统信息资源整合

为全面提升长江航运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据《长江航运信息资源整合与建设推进方案》,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切实推进长航系统内各单位间有效、持续的信息共享交换,着力推进长江航务系统各单位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更加高效的航运信息监测网络,提升长江干线航运信息资源集约化水平和共享水平,提升长江干线航运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使长江干线航运管理协同程度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在规范长江干线建设和航运市场秩序、强化安全应急、服务决策支持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

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通过破解甩挂运输实施中的法规政策障碍,攻克运输装备、运输效能与安全评价、运输车辆轻量化、货物/装备快速接驳与有效装固、场站设施配置、运营组织与智能调度、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技术难题,构建甩挂运输技术标准体系,实现自主研发技术的多区域、大范围示范应用,为提高道路运输组织化水平,推动道路货物运输运力结构调整,为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光纤传感技术在桥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光纤传感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以光波为载体,光纤为媒质,感知和传输外界被测量信号的新型传感技术,具有高可靠性、能远传、不受电磁干扰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扩展到路面、桥梁、隧道、边坡和港口装备等多个领域。

在新建桥梁长期健康监测方面,光纤传感技术能够实时远程连续监测桥梁结构内部受力状态、桥梁位移变形,分析突发事件前后结构是否仍处于安全状态;能够监测桥梁结构应变,动态监测车辆通行前后结构自振频率信息以及车辆通行引起的结构动态响应,实时监测桥梁运营状况下的桥梁结构振动响应。建立超载车监测系统,解决对桥头无收费站大桥重车称重计数的难题,为超载车辆影响下的桥梁管理养护提供有效指导。

在既有桥梁安全监测方面,能够解决桥梁表观缺损人工巡检信息化、桥梁几何形态参数测试快速连续化、桥梁承载能力评定快速化、已知病害区域检测半自动化,以解决大量既有桥梁安全监测管理需求量大、操作性不强的难题。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系统治理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系统治理针对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过程中,荆江河段河床组成差异大、河床演变剧烈、水道演变关联性较强、江湖关系复杂、受三峡工程影响明显等因素带来的航道治理等技术难题,将搭建起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航道系统治理的完整技术体系,为实现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长江航运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智能航道

智能航道是以数字航道为基础,以水位等航道要素的全面感知和融合为支撑,以多功能网络版的实时电子航道图为载体的功能最大化航道。航道数据的实时化有助于航道的合理维护,船舶的安全航行,有助于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的提升。航道数据的网络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和公众。智能化的航道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航道要素的变化,方便船舶调度和安排。

智能航道力争实现四大功能:一是为航道维护主动管理提供支撑;二是借助多功能电子航道图系统的集成整合,为港航企业和航行船舶创造良好的航行环境;三是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四是为海事部门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长三角地区内河船联网应用示范

长三角地区内河船联网应用示范以物联网成套通信信息技术、智能管理和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和应用为支撑,在内河水路运输领域开展全领域信息感知、泛在网络传输、信息数据共享、管理协同应用和信息服务示范应用,建设范围覆盖苏浙沪两省一市长三角内河航道15000公里,船舶近10万艘,船闸20余座,安装船舶远程识别电子标签8万多张,智能船载终端5000余台。

通过开展示范,将构建以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为基础、集成信道通信、智能化航运管理、多元化信息服务等技术为支撑的内河航管理和服务数字化、规范化、智能化技术及标准体系;实现航行基础设施运行监测、船舶身份识别、船舶运行状态感知、通航环境感知信息实时采集和同步多领域共享;以信息处理和交互平台化为载体,实现海事、航运、港口、航道以及船闸通行多业务管理的业务协同和跨区域智能化管理服务,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基于船载终端、手机、网站等服务平台,建立业务管理信息服务、实时公共信息服务、内河物流以及其他增值信息服务等信息服务和增值模式;利用船舶电子标签,实现江苏水域部分船闸的便捷过闸系统,具备水上ETC功能,减少船舶过闸停靠时间。

(转自2013111日《中国交通报》)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 Reserved 登录入口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登录入口云塘校区理科楼B-404物联网实验室 电话:0731-8525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