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政工作 > 思想政治 > 正文

思政工作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最新资讯

思想政治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总的来看,在地位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统摄性与崇高性;在培育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系统性与融入性;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族性与时代性。

体现统摄性与崇高性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在地位上体现着统摄性与崇高性的特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最大限度地凝结社会思想共识,把人民创造历史的力量协调聚合起来,振奋和发扬“滚石上山”的精气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把我国文化制度的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具有系统性与融入性

价值观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上的抽象概括,其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的发挥,必须融入群众的工作实践中,因此在培育上具有系统性与融入性的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必须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打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其次,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思考与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需要战略思维;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需要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需要创新思维;等等。同时,对一些错误思潮、观点和言论,要旗帜鲜明、敢于斗争,有针对性地进行辨析和批驳,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想观点的侵蚀。

再次,在路径设计上,要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通过制度化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群众日常生活,实现生活化、日常化。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进认知认同、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坚持德法兼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彰显民族性与时代性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在内容上彰显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爱国主义的价值理念,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引导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觉报效祖国,具有重要意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承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要深化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华文明史教育,弘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观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品德、优良作风等红色基因,寓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之中。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引导人民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增强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反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根基,体现了繁荣、进取、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彰显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这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感召力和说服力。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念,倡导“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执笔:梅 岚)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4日

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224/c40531-3151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