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 中心组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Theoretical learning

最新资讯

中心组学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意蕴

发布日期:2022-05-31  来源: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告诉我们,西方资产阶级在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的同时创造了世界历史。面对既有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中国共产党既不盲目依附、定于一尊,也不固守传统、游离在外,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尊重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展现出独特的理论意蕴。

1尊重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

社会力量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也就是说,社会历史是具有高度主体能动性的人类实践的结果,具有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相统一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历史辩证法,做到合规律性;另一方面要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增强历史主动精神,从而能动地创造历史,寻找到一条符合本民族、本国家发展实际的现代化道路。

纵观人类历史,人们对进步社会制度和先进社会形态的探索从未停歇,追求现代化道路的步伐也从未止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勇于以“胸怀天下”的情怀融入世界历史,谋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而且善于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推动社会进步,充分彰显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把握历史主动中探索出一条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使中国这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和14亿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功开辟出既具有现代化的一般性、又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现代化历史形态的新突破。

2遵循辩证思维,打破单一模式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实践证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存在定于一尊的发展模式和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采取何种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和它们的民族文化、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历史传统、社会风情等各方面有着内在关系。鉴于此,把握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现代化进程的西方渊源,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成了工业文明的到来,又要看到在“资本逻辑”的撬动下,西方社会拉大的两极分化、严重的生态危机、频发的社会问题和失落的精神家园,更要看到,正是“全球化=西方化、西方化=现代化、现代化=市场化”等线性思维,使一些后发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陷入民主乱象、经济滑坡和社会动荡之中。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是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文明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类型中,文明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形态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不同的内在原则和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的成功实践打破了现代化只有“单一模式”的谬误认识,充分体现了在世界历史格局中现代化的多种样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既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则,又蕴含不同于其他现代化道路的内在价值意蕴。在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中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般性规律,具有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推动人类进步的世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后发国家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愿景之间的巨大反差,应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动力源泉,成为坚定“现代化可以不依附任何国家”和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力量。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传统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物欲膨胀、贫富分化、零和博弈、国强必霸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和话语权格局,展现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多维路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与道路。

3立足国情世情,坚持创新发展

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走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其中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探索的艰辛,正是在这种认识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循环往复、交相作用中,我们创造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世情,直面挑战、坚定信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是一条人类现代化的一般原理与国情世情相结合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前所未有。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两个大局”的交织,机遇与挑战的并存,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之上,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现代化。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彰显了文明的人民性;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彰显了财富的共享性;是改革开放而不是封闭僵化的现代化,彰显了社会的开放性;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的现代化,彰显了理念的包容性;是全面协调而不是线性延展的现代化,彰显了发展的系统性;是和平发展而不是国强必霸的现代化,彰显了崛起的和平性。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创造的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所取得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所升华的系统性、原创性理论,所体现的具象性、实践性方法足以凝练为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经验借鉴。

4坚持和平发展,彰显世界情怀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放眼全球,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现代化进程催生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另一方面,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全球问题又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挑战的化解呼唤着适宜的现代化道路。伴随着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和平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大肆诋毁中国。他们制造了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等,以达到抹黑中国国际形象、恶化中国发展环境、遏制中国现代化进程之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走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更不会给世界造成混乱。”“国强必霸”并非铁律,“丛林法则”并非金规。中国的崛起不是靠“血”与“火”,而是靠全体中国人民的拼搏与奋斗。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遵循,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导向,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为此,我们致力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以“协和万邦”的世界情怀、“以和为贵”的处世准则、“天下为公”的使命意识,超越了内嵌于资本主义世界的“西方中心”的思维定式、“历史终结”的幻觉演绎、“资本逻辑”的价值扭曲、“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和“文明冲突”的文化误区,坚持以义利兼顾、弘义融利、互利共赢为主旨的正确义利观,创造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向全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

(作者:王岩,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 》( 2022年05月31日 06版)

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0531/c40531-3243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