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带头人:曾巨澜 教授
依托学科:化学/应用化学/化工
主要研究方向:
(1)电池安全性的评价与仿真
(2)高性能电池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3)热化学储能技术与电池热管理
(4)面向储能材料制备的电化学工业关键技术优化
团队形成背景:
近年来锂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了极大关注。登录入口化学化工学院先进能源转换与存储关键技术团队成员长期聚焦于新能源相关的电化学和热化学储能过程中的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研究。在国家“双碳”政策背景下,作为具有间歇性供能特征的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一环,新能源的转换与存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此,针对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太阳能光-热、(风)光电-化学能转换及存储等相关重点环节,团队成员对原有研究方向进行优化整合,成立了“先进能源转换与存储关键技术”团队。
团队建设目标:
经过3-5年建设,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提升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使团队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学术队伍建设目标
以构筑国际化和博士化学术团队为核心,使学术团队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学术带头人领军能力,扩大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培养或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芙蓉学者、百人计划等,引进青年博士,使45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博士比例提高到80%以上。努力提高团队成员国际化水平,鼓励学术骨干出国进修、访问。
2)科学研究目标
以高水平科研课题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突破口,新增国家级项目4项以上,新增省部级纵向课题10项以上,争取获得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突破;力争在团队主研领域实际应用中的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产学研的形式和企业合作研究项目2项以上,确保建设期内进校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以上;力争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以上,获专利5项以上。
3)科研条件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依托“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搭建融合多学科实验技术手段的先进科学研究平台。逐步建立与完善实验平台,力争获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1-2个。提高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力争获得2篇以上省级优秀硕士论文。
4)国际合作和交流目标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学术交流,实现与国际著名大学、企业和知名学者开展合作,新增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1-2项。
积极鼓励团队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出国开展访问交流,年均不少于1人次。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年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人次以上,参加国内学术会议5人次以上,并宣读相关研究报告;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交流讲座,年均2人次以上。
建设成效:
1)团队发展与平台建设
团队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陆续筹划引进数名青年博士。团队负责人曾巨澜教授获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肖忠良教授是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首席专家和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类重大核心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吴道新教授为湖南省战略新型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喻林萍副教授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骨干宋刘斌博士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先进个人和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童海霞副教授于2018-2020期间担任长沙市工业特派员。
根据团队建设目标,团队成员45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博士比例提高到80%以上。目前团队成员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5人,博士(后)8人,实现全部博士化。
在团队科研条件和实验室平台建设方面,团队利用学校下拨经费和个人科研经费购置了综合热分析测试仪、八通道微量量热仪、电化学工作站、手套箱、锂电池测试系统等试验设备,为了团队科研项目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2)创新能力与社会贡献
窗体顶端
本团队近年来在新型储能电池材料、电催化制氢、太阳能光热材料、相变储能材料和太阳能光化学转换材料等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具有厚实的研究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开发实力,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承担企业委托技术开发课题10余项。在ACS Catalysis、Applied Energy、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Nano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Electrochimica Acta、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化工学报等国内外主流同行评议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现专利转化6项,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新能源材料化学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窗体底端
联系人:匡尹杰
联系电话:13574843984
电子邮箱:kuangyinjie197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