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文法学院在文科楼B204举办了暑期三下乡非遗调研出征仪式暨专题讲座。湖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陈友材、非遗处调研员肖正湖,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邹兴平、人文社科处处长卿定文、校团委书记陈曦应邀出席,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以及文法、国际、经管、能动学院师生近300人参加本次活动。

文法学院院长王新生致辞,介绍了学院近几年依托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和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在暑期“三下乡”和非遗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本次暑期“三下乡”,学院组织了1支研究生团队和5支本科生团队,继续深入乡村开展非遗田野调查。活动也吸引了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外国留学生和其他学院学生积极报名。王新生对即将开展实践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他们虚心学习,寻找文化基因,体验美学密码;希望他们开拓创新,利用专业知识领略三湘大地的千年文明,探寻湖湘先祖的文化遗存;希望他们吃苦耐劳,丰富完善自我。发言完毕,场内响起一片掌声,在座的同学们也从中受到启发,积极响应。
陈曦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予以较高评价,宣读了学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校级立项团队名单,着重介绍了文法学院的5支团队,并提出了具体指导和要求。
随后,与会领导嘉宾为5支三下乡非遗调研团队出征队伍一一授旗。

出征仪式过后,陈友材带来了“非遗的未来”专题讲座。他用简洁、精练的语言给大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普及,介绍了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如长沙相声、江永女书、土家族跳丧舞等等,揭开了非遗古老而神秘的面纱,展现了非遗任重道远却又波澜壮阔的未来。他还与国际学院的留学生们进行了现场互动。当被问及“为什么民间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名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用流畅的中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赢来一片热烈的掌声。陈友材最后强调,在对待文化遗产应该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顺应文化保护新时代,让文物“活起来”。其渊博学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充满激情地演讲,让我们深刻领略了华夏千年文明之美,更加坚定了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伴随热烈的掌声响起,文法学院暑期三下乡非遗调研出征仪式圆满结束,师生们将顶烈日、战酷暑,转战三湘四水,深入乡村民间去追寻洞庭水系千年文明,展长理师生家国情怀。

(文\孙芬 图\张雨豪 审\魏桃初)